1 采购意向公开 提前掌握项目信息
一则办公电脑项目招标公告在政府采购网正常发布,但一家供应商却早在一个月前就获知了该项目的采购需求,同时也获得了充分的竞标准备时间。该供应商表示,正是由于该地实施的采购意向公开提前发布制度,让他提前了解项目信息,做足准备工作。该地实行政府采购计划清单,集中公开100万元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信息,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积极性。全面推行政府采购意向公开,方便市场主体提前掌握项目信息,有效稳定市场预期,进一步提升了政府采购透明度。
2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为企业发展“雪中送炭”
南方一家生产家具的中小型企业,注册资本500万元,现有员工125名。该公司由于规模偏小、业务单一,自身运营压力较大,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市场需求不足、资金周转困难、成本压力增大等重重困难,公司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
“如果没有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系列扶持政策,没有政府采购对我们中小企业的精准帮扶政策,我的公司很难挺到今天”。当问起公司近年的发展状况,该公司负责人说。得益于该省财政部门推出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该公司在2020-2022年共中标50个政府采购项目,在疫情冲击背景下走出一条逆势发展之路。
3 “一压三降” 减轻企业投标负担
一个服务采购项目,严格执行当地政府采购“一压三降”工作方案要求。首先实现一压,即压缩采购时限,实现4个1日办:4月23日项目开标,当天确定采购结果并下达中标通知书,采购金额99.9万元,4月27日签订合同,当天完成合同备案。全流程时限减幅近70%。其次,实现三降:降低供应商前期成本,通过网上获取、提交采购文件,不见面应标、开标,供应商减少食宿交通费用约1万元;降低供应商投标环节成本,取消项目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共计7万元;降低供应商生产环节投入,采购人在采购文件和合同中约定50%预付款,合同签订后,按约定付款49.95万元,有效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该项目中标供应商非常满意,认为此举为他省了不少钱,大大减轻了投标负担,参与投标真的做到了轻装上阵。
4 政采贷 打通资金梗阻
一家工程建设公司今年以来连续中标了几个基建项目,作为负责人的王工负责其中之一的乡镇桥梁升级改造项目。
进入6月后,暑气渐盛,各项目工地都趁着天气雨少晴多,马力全开赶进度。但是近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的流动资金吃紧,王工的工地眼见着要“熄火”。在获知“政采贷”线上融资服务后,王工便提出了融资申请,最终申请到200万元的贷款,及时解决了资金难题。“这座桥是附近居民出行过河的必经路,大家都盼望着老桥换新颜,雨雪天出行能更轻松些。有了‘政采贷’支持,项目进度算是有了保障。”打通了资金梗阻。
5 832平台 让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销路畅通
盛产大米、菜籽油、小黄姜、菜花蜜、马铃薯、禽蛋等农副产品的县,苦于地处贫困山区,交通不发达,产品销路不畅,好产品卖不出去,更卖不上价。“‘832平台’破解了农副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该县供应商表示,政府建设‘832平台’之后,打通了农产品产销“最后一公里”,让好的产品有好的销售渠道,农民能增收致富,越来越有幸福感、获得感。
6 网上商城 当天下单当天送达
以前,采购零星办公用品需要走较为复杂的采购程序。建设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后,小额零星产品可以在平台直购、议价,24小时即可成交。网上商城为采购人开展小额零星采购搭建便捷高效的采供平台,中小企业“零门槛”入驻、上架销售产品,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采购形式涵盖直购、竞价、团购等,采供效率大幅提高,最快实现当天下单、当天送达。
7 一照通办 降低交易成本
某地对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在政府采购业务领域“一照通办”,在帮助供应商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大幅提升交易体验。该地供应商表示,现在办理电子营业执照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还享受“三免”。一是免注册。供应商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电子营业执照”微信小程序扫码认证,即可在线参与该地政府采购活动。二是零费用。供应商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无须缴纳任何费用,也无须办理多个数字证书,实现“一把钥匙开所有门”。三是便利化。实施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办”改革后,招标文件发布、开标评标等环节,均可通过移动终端在线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政府采购规范化、透明化、便利化程度。
8 行政裁决机制 有效消除矛盾纠纷
北方一政府采购行政裁决中心主要承担了政府采购活动投诉举报的调解、处理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行政辅助工作。在不久前,一家公司经理接受了行政裁决中心的调解,撤销了举报,并准备签署《政府采购调解协议书》。该经理认为,随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逐步推进,企业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通过举报、质疑、投诉维护自己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正当权益。但作为供应商,应正确运用救济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未中标供应商不能乱投诉。行政裁决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供应商陷入漫长的矛盾处置中,充分保障了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9 信用修复 重振投标信心
某地推行“信用承诺制”改革,建立健全四方当事人的交易评价、信用管理体系。同时,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机制,鼓励失信行为主体通过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等方式开展信用修复。
“企业信用是企业的一张门面,当企业信用受到损害后,企业形象和声誉也会受到影响。而通过企业信用修复,企业能重建良好的声誉,重振投标信心。真心感谢信用修复机制,给了我们起死回生、重建诚信的一次机会。”一家公司因被列入失信黑名单,在参与政府采购时资格受限,现通过信用修复机制对失信信息进行了修复,解除了黑名单。
10 拖欠货款清理 追回多年尾款
一家供应商说,前不久账上收到一笔款项,是三年前的一个项目尾款支付了,这让他非常高兴,本来以为这笔款收不回来了。原来是该地为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拖欠供应商货款、违规收取保证金和沉淀保证金专项清理工作,提高了供应商企业资金周转效率。 (崔卫卫)